close

19481028日,廖耀湘兵團在遼西覆沒,林彪共軍馬不停蹄,直撲瀋陽;30日下午,蔣介石派運輸機抵瀋陽,指定衛立煌及從遼西逃歸的新一軍軍長潘裕昆、新三軍軍長龍天武、東北剿總參謀長趙家驤等人乘機飛離瀋陽,瀋陽防務交由第八兵團司令官兼53軍軍長周福成負責。

匪諜衛立煌則假稱“要與瀋陽共存亡”,企圖留在瀋陽與共軍會合,而蔣嚴命必須讓衛立煌上飛機,衛無奈只得登機離沈。

此時瀋陽守軍計有第五十三軍、青年軍207師大部及新一軍暫53師。周福成決心戰死在瀋陽,只不過五十三軍的副軍長及四位師長卻並不願意陪周軍長同赴黃泉。

青年軍207師,建立於抗戰期間「一寸山河一寸血,十萬青年十萬軍」運動,建軍時共九個師。抗戰勝利後,除羅友倫207師奉命出關剿共,其餘201209八個師大部復員。

207師在東北從三個團一再擴編為三旅九團,全師35000人,全體士兵皆具有中學或以上學歷,各級軍官具大學學歷占三分之一以上,誓死效忠三民主義,為當時國軍中少有的為主義和信仰而戰鬥的軍隊。

19489月,羅友倫中將患病在蔣介石資助下赴美就醫,由戴樸任代師長。

194810月底,207師許萬壽第3旅隨廖耀湘兵團西進,全軍覆沒。

1030日,共軍開始向瀋陽發動進攻,53軍各師、新一軍暫53師立即宣佈火線起義,周福成出逃未遂被俘。

此時,整個瀋陽城唯207師在瀋陽西北防區抵抗,並給予共軍一縱李天佑部重大殺傷。

111日午後,戴樸召集第一、第二旅全體軍官開會,要所有人在投降、就地戰死、突圍三者間作出選擇,207師全體軍官無一人選擇投降,大多數人支持突圍,最終商定突圍計畫:

1、命人與共軍李天佑聯繫請求投誠,以拖延時間;

2、將所有機密檔案全部銷毀,無法帶走的輜重物資亦全部破壞;

3、李定一第一旅在坦克、裝甲車掩護下以武力突圍,吸引牽制共軍;

4、戴朴率王啟瑞第二旅,向瀋陽市民購買便衣及身份證明7000套;

5、第二旅化整為零,以班、排為單位,不得攜帶長槍,分路突圍,1130日前在山海關會合。

6、全師官兵誓不投降、不被俘。

一切部署就緒後,1日晚,戴樸下令突圍,李定一率第1旅立即向當面共軍一縱三師發起猛烈進攻,共軍措不及防,陣線大亂,李天佑聞訊立即率一縱、二縱5師圍攻李定一旅,戴樸乃率第2旅趁亂分路突出。

112日傍晚,第1旅官兵大都壯烈犧牲,而第2旅則大部分突出瀋陽市區。

11月下旬,戴樸和第2旅旅長王啟瑞越過重重險阻,終於步行千餘到達山海關。

戴朴原以為能來山海關集合的官兵只會有十分之一,但由於207師駐軍瀋陽期間軍紀嚴明,與市民關係甚為融洽,故而共軍進駐207師防區後,並無人向共軍舉報207師購買服裝、身份證明等狀況。因此,共軍對207師實情並未察覺,該師官兵除赴山海關途中身份被共軍盤查識破,發生遭遇戰而身亡,或因饑寒交迫、傷病不治犧牲外,最終在1130日前到達山海關的207師官兵共有4000余人,其中第一旅竟然也有近500人突圍而出。而前師長羅友倫得知207師有四千人突圍時,悲喜交集下,不禁熱淚盈眶,他們對得起三民主義,對得起中華民國

(注:黃埔軍校在台灣複校後,羅友倫任首任校長。)

 

青年軍207師是東北除劉玉章第52軍外,唯一成建制撤回關內的國軍部隊,後經天津轉赴上海,重新擴編整訓,最終轉赴台灣。

抗日戰爭中著名的中國遠征軍部隊,抗戰勝利後,大都先後奔赴關外,三年之後能活著回到關內的不足兩萬人,他們與日寇血戰八年,個個都是為民族存亡而披肝瀝膽的忠勇男兒。壯士一去不複返,他們未死於倭寇的槍口下,卻亡命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屠刀之下。